『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二刷有雷感想(下) 感想&彩蛋

!!防雷警告!!

以下會肆無忌憚劇透電影/小說相關劇情&彩蛋。還沒看過,不想被雷的請手刀光速逃離。



上篇

關於剪輯:

首先我要說: 一刷的時候我對剪輯呈現出來的效果非常不滿。覺得很跳,缺乏鋪陳,視角缺失…等等。因此在得知電影沒有入圍這次金馬獎的劇情長片、導演、劇本等等大獎的時候覺得滿合理的。也認為驊驊沒有入圍男主角,可能跟非主視角造成角色的演出戲份不夠全面立體有關係。(畢竟一刷後多數人都看不懂Birdy到底在想什麼。)

但二刷完的現在我卻覺得一切都真香了。

甚至想要吶喊:這麼棒的電影怎麼會入圍這麼少呢!! 評審給我去二刷!!! (腦粉發言請勿認真)

一開始被我嫌棄到不行的剪輯,二刷後覺得根本神。

那些零碎的片段其實都是前後銜接的關鍵;那些沒有說破的留白種下懸念讓人反覆咀嚼;而偏重阿漢、隱藏Birdy視角的做法,讓人更能代入角色的情感之中。若是沒先跟著阿漢一起不解、難過、心碎,或許也不會因為發現Birdy同樣愛的深沉時如此感動。(但這種做法其實很冒險,沒對到tone的話大概就一刷給普負雷結束這個回合了。)

尤其在補完小說之後,發現有些我覺得小說裡過多陳述的情節並沒有出現在電影裡,又或是有出現,但停在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地方。選擇不把所有的事情和話語赤裸裸的攤平在陽光下,反而保留了幾分含蓄和曖昧的美好。

比如小説裡最後成年Birdy跟阿漢說:那時候他之所以被追打還跳樓,是因為大巴他們臆測兩人的曖昧關係,說了一些難聽的話。Birdy想要保護阿漢,回嗆大巴說: “要上的話,我還比較想上你”。並且在那之後開始追求班班,為了跟阿漢保持距離讓他死心,才不會因為性向被發現而遭受霸凌欺負。

這部分雖然很令人感動,但那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由Birdy開口對阿漢說總有種討拍邀功的感覺,把他一直默默隱忍獨自承受的形象給破壞掉了。

另外是小說裡有寫到的兩人的情慾場面,電影裡只有浴室那段有比較露骨的演出,澎湖那段則是停留在一吻,後面就卡掉了。這部分我也覺得取捨的剛剛好。

個人是對於電影裡出現不預期的露骨性愛片段會感到渾身不自在的類型。近期的血觀音和大佛普拉斯就是讓我無預警在家裡客廳感到尷尬症發作的好例子(而且這兩部還不是愛情片!!!!)。 浴室戲剛開始的時候我偷偷在心中嘆了口氣,想說:”啊。又來了,非要有這種戲不可嗎…”。

但看到最後我發現: 這一段是很重要的情緒爆發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若是前面看不出Birdy那追隨黏著的目光,還在懷疑他到底喜不喜歡阿漢的人,看到這裡的回吻和那一句又一句的對不起,應該就可以百分之百確定了。

(另外就宣傳角度也是個討論點,EVERY訪談都要問到這場戲!!!!)

但還是有覺得剪掉很可惜的地方,就是Birdy展現愛意的部分。

那些片段被放在了片尾,是導演的善意,也可能是惡意。

一刷的時候最讓我印象深刻,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幕就是兩人並肩坐在車上,臉上有傷,應該是從澎湖回來的時間點。阿漢閉著眼睡著,Birdy靠著他的頭望著他,眼角閃著淚光。那默默無語地注視中透露出Birdy一直隱藏著,對阿漢深深的依戀與不捨。只有在這個人不會發現的時候才能恣意的表現出來。因為離開了無人島,回到了現實世界後,他還是得推開他,還是必須要讓他回去過”正常人”的生活。 (這段後來在QA場聽到才知道是驊驊睡醒發現攝影機還在roll的即興演出!! 劇本上沒有這一段。)

另一幕是Birdy睡在船艙走道的樣子,是我補完小說後才知道了解其中含意。小說裡有詳實描述阿漢離家出走後,Birdy擔心他想不開一路在後面追著的情景。他們搭了火車南下,Birdy累了不小心睡著,火車到高雄站的時候阿漢趁他睡著偷偷的下車了。還好Birdy有在火車發動前驚醒下車追了出去,找到在買去澎湖船票的阿漢。所以後來上船以後,Birdy不敢回自己的床位睡,而是睡在了阿漢床位前的走道,就怕這個人會在自己睡著的時候又消失不見。

還有一幕是阿漢舉著椅子罰站,Birdy偷偷在下面遞生活綠茶給他喝,還偷瞄了他桌上的口卷用嘴型說:”七分!?”。這段在小說裡也可以發現一顆糖: 某天晚上Birdy又偷溜進阿漢的寢室裡,拿了一張物理期末考卷給他。原來他看到阿漢考不好被罵,半夜偷偷爬窗溜進教務處在碎紙堆裡面找到了期末考的考卷給他。(但阿漢不想作弊沒有看,所以最後還是考低分)

在社團教室側頭跳啊跳的一幕,是剛游完泳阿漢教Birdy把耳朵裡進的水甩出來。

阿漢幫Birdy修剪被教官懲罰亂剃的頭髮。

前往澎湖的船艙裡,Birdy想像以前一樣擠到阿漢床上被他拒絕的推出來。

無人島上,兩人坐在礁岩上分食著被海水浸泡過的餅乾,同喝一瓶生活泡沫綠茶。

……

這些或苦或甜的片段,伴隨著盧廣仲的歌聲娓娓道來。在已經接受了他們各自度過了幾十年沒有對方的生活才又重逢的當下。又讓我們發現原來那時候他還為他做了這些。一邊替阿漢付出的愛並不是完全沒有對應回報感到欣慰的同時,徒增對Birdy的心疼,並且更覺相愛的兩人卻錯過多年是何等悵然。

所以我說這是善意,卻也是惡意了。


關於演員:

前面說過看這部電影前我沒有做任何功課,演員表掃過一遍後也只記得裡面有王識賢而已。所以每一個角色的出場對我來說都蠻驚喜的。

昊森和敬驊一開始的平頭造型讓我非常臉盲,甚至從宿舍到夜遊翻牆那段我是把他們兩個和大巴三個人完全搞混的,只覺得帥帥的平頭好像都長一樣。

直到他們倆單獨的戲多了一點,我才開始辨別的出:阿漢是看起來比較老實的那個,Birdy則有壞壞痞痞的感覺。導演說會選他們主要是他們的眼睛很美,眼神很有戲。(真的! 敬驊眼神很電,昊森則是有一雙深情的眼睛。) 另外就是因為他們都是經驗還不多的新演員,還保留著那種純真乾淨的氣質。

他們的演出也真的超有說服力。首刷我就被Birdy深深吸引,看敬驊演繹出那個瘋狂外放卻有著纖細內在的矛盾體,被他的笑容電到,為他的眼淚心疼。二刷前我也是想著要重點看Birdy,看看他在做那些違心之舉的時候留下了哪些證據。

但二刷時我發現我更注意到的是昊森的演技。他讓我看到阿漢的靈魂真的就活在他的身體裡,沒有誇張的肢體動作或浮誇的表情,從眼神就可以讀到他所有的情緒:心動、癡迷、失落、掙扎、痛苦、無助、絕望。昊森的表演真的是這部電影的基石,也是大家能不能有代入感的關鍵。而他真的演得很好,讓觀影者都跟著他回到那個年代轟轟烈烈的愛了一次。

再來說說其他配角:

邵奕玫米米飾演的班班(好饒舌)是個勇敢正義的少女,初次登場就讓人印象深刻。偏偏她飾演的是插足在兩位男主角之間的角色,長的又是讓人倍感威脅的可愛,讓觀眾對這個角色是又愛又恨的。

軍歌表演後跑去安慰Birdy給喉糖說的那句: “他們都不懂你 我懂你啊!” …真的讓我發自內心的”嘖!”了一聲XDDDD

但看到最後就會發現她被渣男Birdy當成工具人,其實是全劇最慘的角色。

法比歐演出的歐神父,眼神裡藏著不可說的往事,周身散發沉靜溫暖的氣質,讓人真的會想跟他告解XD 他的存在應該有把這部電影的文藝程度至少提升30%(而且他的眼鏡好好看)。電影設定他出身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婁,正好也是說他的母語(比歐是法國人)。

林暉閔飾演的學弟瘦瘦,也是戲份雖卻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因為性向而被霸凌,每次出場臉上都掛著傷。但他並沒有表現的畏畏縮縮,眼神依然自信且堅定。那雙眼睛裡像是燃著淬著毒的火焰,給我一種充滿誘惑力卻暗藏危險的感覺。

你們說我是該下地獄的人,那我就綻放成一朵曼珠沙華。

妖豔,炫目,卻帶著毒。好像這樣就可以保護自己一樣。

彩樺姐的阿漢媽媽我每篇都誇,這篇還是要再誇一下。除了家中攤牌掉淚的那段,我也很喜歡另外兩段戲,一段是阿漢因為爸爸不讓他買車而在門口氣pupu,媽媽來喊他進門那段。

前面的勸說可以看出雖然因為世代差異,她對於現在小孩的思想並不是很理解。但她並不會一昧否定,而是傾聽與包容。進門前還補了一句: “你明明去車行看看你喜歡什麼樣的車,我這裡還有一些錢。啊你騎車要注意安全喔。”

…嗚,真的是超級疼阿漢的啊。

另一段則是髮禁解除前的那個暑假,阿漢和Birdy正在午睡,媽媽怕他著涼進房間把電風扇移遠一點那一幕。她看著兩人幾乎是抱在一起的睡姿,心中隱約察覺了什麼不對勁,但又說服自己不要想太多,但還是埋下了懷疑的種子。(然後這種子在後面客廳戲爆發成眼淚) 這段也是毫無台詞,只用了幾個細微的表情變化,但卻表現了很多東西。

還有一刷完全沒發現的承洋,三刷都找不到的瞿導,出來罵了一句髒話的娃娃。

最後要談成人版的阿漢和Birdy。

成年阿漢是戴立忍扮演的。必須說他真的渾身是戲,在同學會上回頭的一眼,拘謹中隱隱帶著期待彷彿在尋找著誰。酒吧重遇後他猶豫著要不要去相認,提起勇氣轉過身下一秒又轉了回來,酒杯拿了又放,充分表現了重遇初戀那心中激動又害怕,緊張與慌亂,想靠近又不敢靠近的感覺。他演繹一個中年同志也相當有說服力,舉止優雅,氣質溫柔,語帶保留,眼神裡藏著東西,還有一顆少女心(被Birdy拍肩回頭那個摀嘴,每場大家看到那幕都笑出來)。

但我感覺到的是,他演活了某一個中年同志,卻不是阿漢。

除了他跟昊森的睫毛都很密很長以外,我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阿漢的影子。

(阿漢你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變得那麼三八又少女RRRR)

反倒是王識賢的成年Birdy,雖然髮型很出戲。但你可以從他說話的樣子或走路的方式,看到那個調皮好動、外放自由,內心住著一隻隨時要振翅高飛小鳥的王柏德。 一刷時我就發現王識賢縮著肩走路一蹦一跳會讓直接我聯想到年輕Birdy的樣子,後來看花絮才知道王識賢是有故意去揣摩曾敬驊演的Birdy的個性和習慣。

真的是很用心欸識賢哥,我有get到!!!!

王識賢本人其實也很符合想像中Birdy會有的那種瀟灑不羈的氣質。可惜,如果那時候用的是短髮造型就好了。


關於多刷發現的細節:


  1. 社團練習室的時候歐神父說: “你要用愛對待你的樂器,像對待你的愛人一樣。” Birdy的手一直在撥弄他的薩克斯風 (邊想著阿漢?XD)。
  2. 台北謁陵那晚兩人窩在一起睡覺那幕,Birdy蓋的是阿漢的外套, 阿漢蓋的是Birdy的外套。
  3. Birdy跳下二樓後,阿漢喊他,他吹著口哨頭也不回的走了。口哨吹的旋律是擁擠的樂園那句”Say goodbye to the crowded paradise”。
  4. 公園老人那邊放的背景音樂是”萍聚”,歌詞也象徵他們得不到愛或無法光明正大追逐愛,只能在公園狩獵對象一夜情,尋求短暫的滿足和慰藉的心情。(話說這段被我在劇情解析完全跳過,完全PTSR選擇性遺忘了)
  5. 神父離開蒙特婁他的初戀經過了30年,Birdy和阿漢分開又重逢也是30年後。這兩對情侶一直都是互做類比。
    —+ 五刷後補 + —
  6. Birdy出車禍那天穿的外套是阿漢一開始墓地夜遊的那一件。(騎著人家的車,穿人家的外套跟女生約會,Birdy你真的@#$@#)
  7. Birdy偷的電影海報依序是: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雪在燒』、『監獄風雲』。導演說偷這三張是有意涵的。看了一下電影簡介猜測: 前者是象徵專制時代終結,對應到解嚴。後兩者都是在講述對權威和體制的反抗。這幾部電影都呼應了Birdy內心對於追求自由和改變現狀的嚮往。
  8. 躺在沙灘上阿漢幫Birdy撥沙,Birdy的眼角有淚。角度關係看不清楚眼神,好想從阿漢視角看啊~
  9. 跟神父情人的對話裡面,英文用瘋狂繁殖季(crazy mating season)來形容招收女生的第一屆XD
  10. 柳美是不是也有軋一角,導遊講瀑布故事旁邊的跟團遊客之一。


關於彩蛋的部分:

一刷後我開始狂看他們上節目宣傳的影片,其中一個節目上柳美提到: “很多人都多刷了,而且大家真的都看很細,都有發現像是格子襯衫啦,還有小時候戴的手錶長大怎麼變到另一個人手上啦…” 講到這裡被瞿導阻止: “那是彩蛋,你不要破梗!!!”

於是二刷我特別注意了衣服和手錶,才發現他們確實在服裝埋了很多梗:

比方說Birdy的制服都沒有改過,鈕扣也都扣到最上面。跟阿漢他們還改喇叭褲形成對比,顯示Birdy其實內在還是有被條條框框規範住的。

大巴從小到大都愛帶有色墨鏡,是個騷包又愛用有色眼鏡看人的傢伙。

而關鍵的格紋則是Birdy最愛的花色。只要是便服的場合,Birdy的衣服幾乎都是有格紋圖案的(一刷時我只注意到上台北的那件格紋外套,好好看)。

然而30年後,我們看到成年阿漢一出場就是穿著西裝外套內搭格紋襯衫,手上還戴著跟年少Birdy一模一樣的運動錶。而後的每一套衣服竟也都帶了格紋元素!

要知道阿漢小時候可從沒穿過格紋的衣服,他的衣服以素色或條紋居多。

我想這邊應該是要表示: 喜歡一個人,就會情不自禁的去模仿他。模仿他的習慣,喜歡他喜歡的東西,感覺就好像更靠近了他一點。阿漢在失去了Birdy以後,開始不自覺的模仿他: 穿他喜歡的格紋衣服,跟他戴一樣的錶。(小說裡還描述到同學會上大家問他近況,他說自己現在在寫劇本,拍電影,已經結婚了,有一個女兒。=> 這其實是Birdy的狀況。阿漢其實未婚,職業則是會計師。)

神父的情人跟阿漢講的話中其實也暗示了這件事情: “有個維特高中同學也常常來拜訪歐神父。你跟他很像。你們的笑容,你們喜歡的東西。”

可見這些年阿漢都沒有忘記過Birdy。

很想念很想念著一個人,才會把自己活成他吧。

後來在另外一個訪談看到柳美說錶是Birdy送阿漢的,其實我一開始聽到有這個彩蛋時,心裡第一反應也想說是Birdy給阿漢留作紀念的。但二刷時我有特別注意一下送錶的時間點,發現電話亭那幕Birdy手上還是戴著錶的。

那就很怪了,如果是Birdy送阿漢肯定是澎湖回來之後就送了,因為不是說他們後來就沒有見過面了嗎?

但那之後錶還在Birdy手上? 那到底是什麼時候送的?

其實Birdy買了兩隻一樣的?

電話亭戲之後才寄過去給他的?

…目前還是不解之謎XD

(後來我又在另一個QA影片看到瞿導說肯定不是Birdy送的啊,欸是怎樣兩位導演統一一下好嗎)



其實二刷之前我是準備進電影院好好的哭一場的,沒想到一路看到最後都沒哭,甚至連一刷時的熱淚盈眶都沒有。可能是因為已經知道結局會重逢,所以對前面的分離雖然傷感,卻不像第一次看的時候有種絕望的痛。也或許有些東西搞得分明的時候,反而就變得沒那麼深刻了。

但我依然非常享受這部電影,把每一幀都當作稍縱即逝的寶貝般細細地看,深怕錯過角色的任何一絲表情或一個動作。在他們戀愛的時候跟著笑,在他們爭執的場面不自覺的絞緊了手。最後走出電影院是帶著微笑以及盈滿心中的滿足感的。

這篇寫完我其實已經四刷了。 (個人覺得三刷差不多了,更多刷都是為了QA的部分)

每次看到螢幕化作一面羊皮紙,”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的字樣,伴隨著鋼琴和小號的前奏浮現然後暈染開的那刻,還是感到一陣雞皮疙瘩。

(前面忘記提: 電影配樂超讚! 簡單的幾種樂器獨奏,旋律帶著詩歌般的優美,把各個場景或靜謐或激昂或曖昧的情緒帶出的恰如其分。)

下結論:

這部電影的製作其實非常用心。雖然剪輯方式讓一刷有點難吞,但卻是值得再三細品的。它說的不只是一段愛情故事,還有發生在那個時代下的人物百態,再對應這個時代我們所擁有或缺少的東西,以及關於愛、理解、包容、勇氣這些亙古不變的感情。

那些沒有說的地方,若是你願意動手拂去上頭塵埃,便會看到埋在底下的細節。

那些留白的地方需要以每個人不同的想法和人生體悟做為調料,於是品嘗到的都會是專屬於自己的滋味。

以前我也很討厭需要看影評和腦補才能懂的電影。但這部之後我好像有點懂這其中的有趣之處了。

推薦給大家,值得進電影院支持的好國片。

其他國片推薦:

『親愛的房客』- 觀後感 (有雷)

『孤味』有雷感想~為親情而來卻看到了愛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