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21
AM 7:00
因為明天禮拜一是許多博物館的休館日,我們要趕著在今天之內把所有博物館行程跑完,所以會像坐熱氣球那天一樣是個從早玩到晚的精實行程!!
出發時的天空還帶著晨曦,博斯普魯斯海峽看起來也濛濛灰灰,像是還沒睡醒一樣。
伊斯坦堡在2013年被選為歐洲十大旅遊景點第一名。除了地理位置是歐亞陸橋以外,更是歷史上許多帝國的首都所在地,古名有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等等…
皇宮的參觀管制相當嚴格 : 每個參觀時段有人數限制,大門口設有安檢門,進入皇宮時鞋子要套上塑膠袋以保護地毯,並且裡面禁止攝影 (最恨這個!!!!)。
除此之外,皇宮裡各處也擺滿了各國皇室贈送的禮物。在進皇宮前的大門看到的鐘樓,上面的鐘面是德意志皇帝送的。而皇宮內部大廳裡則擺著中國皇帝送的巨大青花瓷花瓶,俄國沙皇送的熊皮地毯,而作為宴客禮賓用的帝王廳裡,挑高36公尺的圓頂上更掛著英國維多利亞女皇送的重達4.5噸,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水晶吊燈。
然而與皇宮裡極盡所能炫富相反的是,此時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其實外強中乾,是國力走下坡的時期。然而蘇丹卻願意傾盡國庫,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建造奢華皇宮,不難想像帝國會走向滅亡的原因。
被這裡的美景迷住逗留的太久,以至於後來趕著集合,中庭的美麗的花園和噴水池只能匆匆走過,來不及好好拍照,有點可惜。
托普卡匹皇宮是西元1459年,由當時奧斯曼帝國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興建作為皇室成員住所。後來被新皇宮所取代,並在帝國滅亡後被開放為博物館。
雖然沒有多馬巴切那金子堆出來的富麗堂皇,但富有歷史的托普卡匹皇宮相較之下更能深入了解當時皇室的生活情形。
出現在眼前的第一道門稱作帝王之門,進入這道門後就是第一庭院的範圍了。
第一庭院又稱禁衛軍之庭,進入皇宮的訪客經過此會有禁衛軍夾道相迎。來到與第二庭院相連的崇敬門後,訪客必需在此門之前下馬。
崇敬門右前方的廣場有個噴泉,被稱為劊子手之泉,顧名思義這裡是以前劊子手行刑的地方,噴泉是用以清洗行刑後留下的血跡。
第二庭院又稱底萬廣場,是蘇丹會見群臣或賓客之處。皇家議會,馬廄和御膳房也都在此地。
第二庭院的吉兆之門後的覲見大廳是大臣們覲見蘇丹的地方,也算是外宮的界線。再過去的第三庭院屬於內宮,就是皇室成員私人起居的空間了。
第三庭院裡還有著皇家寶庫,這裡收藏了各式珍貴的戰利品和工藝品。其中價值最高的是號稱全世界第五大的鑽石 : “湯匙小販的鑽石”,是一顆86克拉的梨形鑽。
傳說中,這顆鑽石被一個淳樸的漁夫撿到並拿去市場賣。狡猾的湯匙小販看到這顆鑽石發現價值不斐,便欺騙漁夫說: “這只是塊玻璃製的假貨,不值錢的!” 漁夫信以為真,便以三根湯匙的代價將它賣給了小販。最後小販將此寶獻給貴族而得到許多賞賜,這顆鑽石也被因此稱為“湯匙小販的鑽石”。
鑽石是來這必看的一個重點之外,另一個要重點參觀的就是後宮啦。
嗯…所以如果妃子生下的孩子皮膚黑黑der就表示……
宦官庭院往裡走會看到一面大鏡子,表示你到達了哨站。這裡有三個門,分別通往太后寢宮,嬪妃庭院和蘇丹的房間…簡直就是命運的十字路口XDDD
嬪妃庭院沒有想象中的鳥語花香,百花爭豔,而是感覺有點冷清,就像一般住宅社區的地方。
太后寢宮則是相當高雅莊重的地方。
蘇丹住所分為帝國大殿和私人宮殿,蘇丹會在此與親信的臣子私會(誤),因此旁邊會設有噴泉造景,流水聲可以干擾有心人在旁竊聽。
繼續走是太子寢宮的雙子宮,這裡是培養被選為太子的皇子成長居住的地方。由於太子在此居住不與外界聯絡,又被稱作”鳥籠”。
這裡也緊臨海峽,可以眺望整個金角灣。
午餐在第四庭院裡的餐廳享用,這家餐廳就位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畔,邊吃飯可以邊欣賞海景。可惜我們坐的是室內桌…午餐是烤肉飯,餐前的起酥麵包很棒,熱熱的裡面還包了起司,非常優秀。
吃完飯後我們步行到下一個景點 : 頂頂有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它不僅是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也是目前全世界第五大的教堂。
*中古世界七大奇蹟:
「義大利羅馬競技場」,「埃及亞歷山卓地下陵墓」,「萬里長城」,「巨石陣」,「大報恩寺琉璃塔」,「比薩斜塔」,「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建於拜占庭時期,是相當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築。它一開始其實是一座東正教教堂。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佔領後,便被蘇丹下令改建為清真寺。共和國成立後則被開放成博物館。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座教堂內除了看得到許多伊斯蘭教的可蘭經文,聖龕,敏拜爾…還看得到昔日為灰泥所覆蓋的基督教鑲嵌畫。
大廳挑高的圓頂最高處距地面有55.6公尺,然而如此巨大的穹頂,中間卻沒有用半根柱子去支撐它。
其實這裡利用了一個建築技巧: 大穹頂兩邊接著兩個中型半圓穹頂分散其力量,中型半圓穹頂又接著小型半圓穹頂…一層一層將力量分散下來,因此可以只靠邊角的柱子支撐整個建築。
這裡沒有清真寺會有的地毯,也沒有教堂常見的祭壇和聖幛。然而正前方最高處,彩繪玻璃的上方卻有聖母的鑲嵌畫,但同時兩側卻掛著草寫著阿拉和穆罕默德的大圓牌…
![]() |
中間是聖母和聖嬰,兩旁則是有美男子之稱的約翰二世和他的王后伊琳娜。約翰二世手上拿著錢包,王后手上拿著卷軸,代表皇室對教堂的奉獻。
|
![]() |
中間是耶穌基督,右邊是拜占庭的第二位女皇佐伊女皇。她是個厲害的角色,先是聯合寵臣害死第一任丈夫,助出身微賤的第二任丈夫登基。第二任丈夫死後,由他的姪兒接任,欲排除佐伊反被廢掉。圖上左邊的則是她60歲時嫁的第三任丈夫 : 君士坦丁九世。 |
這裡其實是拜占庭時期建立的蓄水池,用以供應伊斯坦堡一帶的民生用水。
一根一根的石柱撐起拱頂,底下的蓄水看來不深,裡面還有游著許多魚。陰暗的環境中,柱底打上的燈光烘托出的氣勢宛如地下宮殿一般。
柱上有個圓孔,傳說把大拇指伸進去許願並將手掌貼緊柱身能旋轉一圈的話,表示你的願望就能實現。因此這裡會看到一排人在排隊嘗試。
Rukiye教我們一個撇步: 不要從五指朝上開始。改成五指朝下開始逆時針轉,就可以很輕易的轉完一圈了。
接下來我們來到旁邊的君士坦丁賽馬場。
終於,到了今天最後一個景點 : 藍色清真寺。
這座清真寺建立於鄂圖曼土耳其的鼎盛時期,當時的蘇丹下令要打造”黃金的”宣禮塔,沒想到建築師竟誤聽成”六根”宣禮塔。( 土耳其語中,黃金 = altun ,六 = alti)
等到清真寺落成引來外界批評的聲浪時,才發現擺了大烏龍。
原來宣禮塔的數目象徵清真寺的地位。
而當時除了聖地麥加的大清真寺以外,可是沒有別的清真寺能擁有六根宣禮塔的。蘇丹王為維持麥加清真寺的尊榮地位,又出資為它增修了一根。
即使已經避開了人潮的高峰,但這個景點的熱門程度,還是讓我們得在長長的人龍後排隊等著進去。
這是我們參觀的第二個清真寺了,大家駕輕就熟的拿出圍巾包頭。這裡有專門的櫃檯可以借用包巾。所以沒有自備也完全不用擔心。
馬上聯想到趴在地上跪拜的信徒豈不是很痛苦?
實際進去後發現一開始大家脫鞋然後取塑膠袋放好的那一段路,味道真的超 級 可 怕!
不過再往裡面走後反而就還好了。
或者是因為嗅覺疲勞,也或者是裡頭景象帶來的視覺震撼更大吧?
藍色清真寺的原名其實叫做蘇丹阿合密特清真寺。
抬頭望著層迭接連的圓頂和繁複精美的磁磚花紋,在窗戶透入的自然光下泛著藍,又被室內的黃光渲染著帶點綠色,看著看著好像靈魂都要被吸進去了。
不只抬頭吸引人,腳下的地毯也大有學問。這塊大的看不到接縫的地毯據說是來自衣索比亞的貢品,上面描繪了三種花朵:鬱金香,玫瑰,康乃馨。鬱金香是土耳其國花,代表阿拉。玫瑰則代表先知穆罕默德。
仔細看會發現,一片大紅色中有深紅色花紋把它隔成一條一條的區塊,上頭的花紋都朝向聖地麥加的方向,方便信徒們的參拜。